新浪网发稿
近期,纳米毒理学与纳米药物领域的世界知名科学家,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ndreE.Nel教授组撤回其2018年发表在《ACSNano》文章。
01不同的论文,结论完全相反 近期,多名科研学者在著名“科研打假网站”Pubpeer上公开质疑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ndreE.Nel教授组发表在《ACSNano》上的文章“BreastCancerChemo-immunotherapythroughLiposomalDeliveryofanImmunogenicCellDeathStimulusPlusInterferenceintheIDO-1Pathway”。质疑内容包括同一作者在不同文章中报道的结果完全相反,且存在数据捏造,文章中图片重复使用等问题,同时对该作者其他文章数据也进行了质疑。由于无法在4T1乳腺癌模型中重复所声称的纳米载体,该文章作者XiangshengLiu,Yu-PeiLiao,XiangWang,AymanAhmed,YingJi,HuanMeng,AndreE.Nel,andtheEditor,于2021年5月21撤回了这项工作。作者回应称:溶血磷脂酰胆碱前药具有洗涤剂般的性质,可能破坏了脂质双分子层。然而,基于无法复制这个纳米载体,作者撤回了工作,尽管第一作者并不同意撤回。 02针对论文数据真实性质疑 在Pubpeer上,一名评论者认为“这项研究存在严重问题。首先,游离的阿霉素应该与Doxil有类似的效果,它不可能完全没有效果。如果这是真的,那为什么Doxil会有效。如果一项研究好得令人难以置信,那么它很可能就不是真的”。另一位评论者回复:阿霉素根本无效的事实(尽管在Lu的其他论文中有效)也使免疫组化数据存在问题。 还有学者认为,4T1模型能够刺激脾脏的生产,肿瘤越大脾脏组织越大,然而文章中的数据显示两者并不匹配。此外,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报道了游离的DOX对4T1有效,这篇文章发表在Mol.pharmaceuticals201411114164-4178
其他评论者认为流式细胞术数据也存在严重问题。根据原文Figure8A,8C,9A的结果,总样本=81×7=567(567只动物一次实验收集567个肿瘤)。 考虑到疗效研究终止日期的工作量(IVIS、动物解剖、肿瘤采集、肿瘤消化/单细胞悬液制备、抗体染色等),评论者认为“根据报道的方案几乎不可能生成这样一个由567个数据点组成的数据集,且整个数据集的误差条都很小。即使工作流程和染色面板是真实的,n=9很可能是通过重复测量每组相同的样本而产生的,否则大多数样本在细胞活力和染色质量方面都会很糟糕。作者没有保存原始流式细胞仪fcs文件供读者验证“。 该评论者还提到:图S1B-细胞膜蛋白表达的共聚焦图像: 1:100%的膜蛋白连续表达,这是在同一领域工作的其他小组没有看到过的。 2:anti-CRT-alexa647染色与WGA633细胞膜染色完全匹配。 3.在同一第一作者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(图2A)。 论文链接: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17-01651-9 4.另一篇论文在活体动物IVIS成像方面似乎也存在问题。 论文链接: https://pubpeer.com/publications/58B49B4D3EDEADFFEB004194CADC76
该评论者提出的第4点质疑:图S1BDOX和PI发射光谱重叠。由于CRT的表达是由DOX处理触发的,因此不可能通过流式细胞术将任何PI阴性细胞门控用于CRT定量(因为DOX导致所有细胞都是PI假阳性)。
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Lu之前的文章,图2b。 论文链接: 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17-01651-9 该评论者提出的第5点质疑:在Lu的另一篇论文中,可以通过DOX处理细胞的共聚焦图像(无论配方(自由或纳米配方))看到细胞内DOX,但在这篇ACSNano论文中,在CRT中看不到DOX。
其他评论者提到:本文使用的脂质前药见于另一篇Lu的论文(《自然通讯》第8卷,文章编号:1811,2017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17-01651-9)。有趣的是,Lu等人在《自然通讯》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对脂质前药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(图S5BS5C)。 03图片重复使用质疑 其他学者对该正文中的图片提出了质疑,他们评论到正文中Figure7B是从supportingInformation中FigureS5中选取的,
该相关评论网址: https://pubpeer.com/publications/6AB70F25CC4B63B12127A16DA625BB 原文发表于2018年10月16日,期刊网址: https://pubs.acs.org/doi/full/10.1021/acsnano.8b05189?src=recsys 来源:高分子科学前沿 声明: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作者水平有限,如有不科学之处,请在下方留言指正!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