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陈伊婷 编辑/大风 随着首发iPhone 13而来的,是大大小小的软硬件bug。 撕开环保的密封条,映入眼帘的是iPhone 13漂亮的机身,边框处美中不足,有一道小划痕。除了划痕问题,摄像头似乎也沾上了灰,但怎么都擦不掉,原来是镜头里面有灰尘颗粒。 花了好几千块买的东西,开箱验机时恨不得拿显微镜观察,碰上这样的问题,自然要到社交软件上分享。 只是没想到,这都只是小问题。 自9月24日起,关于iPhone 13五花八门的bug被陆续曝出,与iPhone 13一同到来的iOS 15也是个残次品。
使用备份恢复功能会导致小组件重置;拍照有马赛克;微距模式没法关;Apple Watch无法解锁;锁屏后点击屏幕无法点亮;小组件无法即时显示电量;手机第三方App无法使用高刷屏。 细数上述的“七宗罪”,基本上都是系统软件层级的bug。目前苹果已经承认这些问题,承诺将发布系统更新来解决这些bug。 库克接任以后,iPhone的“挤牙膏式”创新越发明显,几乎只在外形、颜色、价格、摄像头上做文章,而bug则一代传一代,像是顽疾久久挥之不去。 为什么拿着万把块的iPhone,还需要考虑最基础的信号和续航问题?从什么时候开始熬夜追苹果发布会的人越来越少?简单梳理苹果历年来的bug及处理态度,这些问题似乎就有了答案。 iPhone 4 深陷天线门 2010年,iPhone 4横空出世。它继承了前代iPhone的圆形Home键和极简设计理念,一改此前的塑料机身质感,采用前后玻璃加金属中框的材质,在各种智能手机中脱颖而出。 那时三星、摩托罗拉等安卓厂商初涉智能手机,还没走出键盘手机的逻辑框架。可以说,iPhone的触屏概念和iOS系统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,而iPhone 4重新定义了iPhone。 进入中国市场后,iPhone 4一度脱销,价格整整翻了4倍,那个为它卖肾的男孩至今被人牢记。用iPhone 4成了当时最新潮的象征,看着班里同学用上首批iPhone 4,嘴上说着没什么,背地里却羡慕得抓心挠肺。
然而,iPhone 4有一个重大设计失误,那就是将天线和边框整合到一起。当用户握住手机的左下方时,会捂住信号孔,导致讯号减弱或中断。就像进入封闭的电梯后,手机信号会减弱一般。这就是传说中的“死亡之握”。 对此,乔布斯态度傲慢,让用户“改变一种握手机的方式”。不过,随着iPhone 4信号接收和天线设计问题的指责一浪高过一浪,苹果承诺将会为有问题的用户提供胶套,从而减缓iPhone 4信号缺失的情况。 乔布斯虽傲慢,在推出iPhone 4s时,还是修复了“天线门”的问题。但iPhone 4s仍存在“无信号”、“无服务”的问题。可能乔布斯到死都没想到,iPhone信号差的问题会延续至今,成为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。 机身弯曲、主板缺陷 2011年8月,乔布斯离世,库克接任苹果。 iPhone 5延续乔布斯一贯的设计理念,采用更为轻薄的金属外观,也使得机身更易弯曲。就算黑款iPhone 5频掉漆、白款iPhone 5会漏光、第四代电池续航堪忧,果粉也热情不减,iPhone 5首周销量达到500万部,这个好消息让库克松了一口气。 库克显然更懂中国人,iPhone 5s加入了土豪金配色,迎合国人炫富的心理,在国内市场极受欢迎。苹果后来的“挤牙膏式换色”升级,在这里初见端倪。
到了iPhone 6,机身易弯曲的问题更严重了,只要在手机的使用过程中稍微地弯曲,就会造成屏幕失灵等问题。部分iPhone6顶端可能会出现闪烁的灰色横条,导致触摸屏无法使用。下一代6s修正了机身弯曲的bug,但是屏幕边角处变暗,像坏了一样。 iPhone7、8外观都没有太大变化,前者采用英特尔芯片容易短路,导致基带损坏,手机无信号;后者主板设计有缺陷,导致手机出现重启、死机等问题。 模仿安卓,再陷信号门 iPhone推出的第十年,iPhone X诞生了,这或许是库克最激进的作品。iPhone X尝试使用OLED显示屏,搭载首款人脸识别,与之一同到来的,还有“扩大屏占比”的“刘海屏”。“刘海屏”被诟病很丑,至今无法解决。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