劳力士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akKnlIq7AT4w4FNYNFUrbA 生活中,我时常会被一些场景感动: 搀扶着孩子学走路的年轻妈妈,在后面悄悄放开扶着孩子的手,跟在蹒跚学步的孩子后面做出保护的姿势; 幼儿园开学时,爸爸妈妈告诉孩子: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跟你一起玩,去玩吧。然后转身离开,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,偷偷看一眼孩子的情况再红着眼睛离开; 孩子学自行车时,爸爸双手扶着,告诉孩子:“你要目视前方”后,试探性地松开手,站在原地看着孩子向前骑行,自己高兴的像个小朋友… 这些都是每一个家庭中都会经历的一些极其平凡的小事,但每一件小事背后,都是父母的一次次勇敢放手。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: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,就是爱与自由,而不是控制。因为,父母的每一次放手,都意味着孩子的成长。 放手,孩子会更加独立 看到一条视频,有一种复杂的心情。视频中小女孩大眼睛里满是泪水,一边流眼泪一边说:“上幼儿园就是学会独立,可是我想妈妈”。网友对这一幕都是又觉得可爱又觉得心疼,尤其为人父母后看到这一幕,心中更是心疼不已。可能Tim在第一次上幼儿园时也是这样的情况。但就如小女孩所说:上幼儿园就是学会独立。 幼儿园可以说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,他们从爸妈呵护的小宝宝变成一个小小的“社会人”。在幼儿园中,要学会与人相处、分享、处理与面对各种矛盾,而后变得更加勇敢,这就是父母放手的意义所在。 同样是幼儿园,我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。男孩4岁,每天书包里放着一个自制的尿片,妈妈会时常给老师发信息,只是为了提醒老师带着儿子去上厕所。 男孩很聪明,没有任何问题.但因为是老来得子,妈妈呵护备至,以至于小男孩比同龄的孩子,自理能力差很多,而且时常在上课期间,跑到幼儿园偷偷看孩子。 男孩在这种“放不下”的教育中,未来会怎样?可能会变成一个巨婴,任何事情都等待着妈妈帮着处理,哪怕是结婚生子,可能否无法离开妈妈的呵护与帮助。然而,父母可以一直陪伴孩子吗?如果没有学会独立,在没有父母双亲的陪伴下,孩子该如何呢? 放手,孩子更懂得感恩 很多时候,父母的放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信任。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从2岁自我意识萌芽开始,就已经从内心渴望着自由,也代表着终有一天他们会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间。这不是孩子叛逆、不听话,而是一种成长的需求。 当“自我”需求滋生出来的时候,父母适时地放手,对孩子是一种尊重与支持,收获的是孩子的感恩。相反,如果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,父母单方面地给予孩子无限的关怀与帮助,会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,自然不懂得感恩父母的付出。 因此,父母懂得适当放手,孩子会更加懂得感恩。懂得感恩的人,才能在未来收获更多的快乐与幸福。 放手,孩子更有责任感 育儿圈中很多人都欣赏霍思燕的育儿观念,在我看来,霍思燕真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妈妈。 在《妈妈是超人》录制的时候,嗯哼才5岁,但他对妈妈的那种关爱与照顾,却超出了一个5岁孩子的心智。跟妈妈一起出去玩,会帮妈妈拍照、用水冲脚等等,这些似乎生活中都是父母给孩子做的事情,但在霍思燕这里,是反过来的。 正是因为霍思燕懂得放手,才能培养出又乖又暖又有责任感的儿子。有时候放手并不是把孩子推得有多远,而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给孩子足够的发挥空间。比如让孩子帮你收拾玩具、扫地、做饭等,他们可能做得没有那么好,但是孩子还有一种认知:我是家庭的一份子,我有责任爱护保护我的家庭。 Tips:责任感不是告诉孩子的,而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积累起来的 放手,孩子才能生存 自然界中有一种现象叫做“狐狸法则”:当小狐狸还很小的时候,爸爸就会教他们捕食。等到一成年,就将小狐狸赶着离开,自己去开拓新的领域,想办法生存下来。最后,每一只小狐狸都成长得非常健壮。所谓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就是这个道理。 父母都想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护在身边,这样做对他们没有好处,一旦离开父母就无法独立生存。社会新闻中,没有父母帮助无法面对挫折,无法独自生活的例子比比皆是;而那些父母放手后,孩子更加独立,生存得更好的例子也很多。“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”,真正的爱,是目光放得长远,为孩子的未来生存做打算! 龙应台说:“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,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,而且,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:不必追。”孩子的成长,就是父母放手的意义啊! 凌晨妈妈来叨叨: 孩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加持下,总有一天会步入社会。父母要为这一刻做好准备,提前放开孩子的手。 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 ![]() |